首页 螢螢眾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5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們家請我過去也就是盯一下挖的尺寸和深淺。

畢竟年頭變了,現在下葬用大棺材的很少,一般都是放個裝骨灰的小棺材。

還有的家屬會用骨灰盒直接下葬,但骨灰盒下葬也有講頭,不能貼地,上下都會蓋著布匹。

寒暄過後,林大哥就帶著親屬拿著祭祀供品,扛著鋤頭農具帶我和乾安朝山里走去。

路上他們對我也是多加照料,趕上這段時間我在村裡的熱度正高,他們的問題也多。

既然要開穴挖方子,他們自然好奇這下葬的坑穴尺寸是不是全國統一,逝者葬深葬淺了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說法,我不知道別的先生是不是愛聊這些事,對我而言卻是正中下懷的。

只要不是犯忌諱的話題,不涉及到落口舌,你願意聽,我就願意去講。

正好你聽個新奇,我做做消耗,省的老咳嗽。

民間很多人都說厚葬薄葬,這兩個詞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指葬禮的規模,也包涵了葬深葬淺一說,如果是生活在雨水充沛的南方,講究也多,還有風俗會在墓穴內部砌磚搭牆,防止雨水過盛,墓穴坍塌,而我老家那邊地質比較硬,又有嚴寒的冬季,所以就沒有這方面的風俗習慣。

我接觸了喪葬行業也發現,南北方的喪葬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南方會更加注重細節,比如說逝者離世後的下葬日期,一定要找個對後人很好,不犯說道的日子才能下葬,找日子的時間短則一兩個月,長的一兩年都不算罕見。

北方算是簡化,白事一般都是三天,只要下葬的日子和逝者不犯衝突,基本都能很快的結束葬禮,後面再繼續燒七事宜。

所以在我看來,埋葬的坑穴大小,深淺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先生在這方面一定要看當地的氣候,地勢,土質,以及風俗文化去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安排。

不然你稀里糊塗的把人埋上了,趕上個梅雨季節,沒幾天棺材被衝出來了嚇不嚇人?

坑的大小一般要比棺材長寬多出半尺,深度一米半左右,再深點的還有兩到三米。

具體要看管材大小,還要看下葬的逝者命局。

當然,普通人大多不會葬的太深。

只因還有個說法,埋的太深了壓子孫。

我一路上也算是知無不言,林大哥他們像聽故事一樣的表情,對我又是連連稱讚,直說我脾氣好有耐心,我心裡哭笑不得,嘮的多了的確能消耗,但是一被誇獎又回來了。

合著是一進一出,全白玩了!

說話間,就到了林大哥家的祖墳。

依然是從高到低的排列格局。

最上面是林大哥的太爺太奶墳墓。

下面的左手邊是他爺爺奶奶的墓地,再下面的左手邊是他去世大爺的墓地。

他父親這輩是三個兄弟,大爺已經去世,就葬在了正對的左手邊,中間是給林大哥父親留下的位置,最右邊是給林大哥還健在的老叔留下的空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