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縣在京城之南百里,有水澤名為清嘉泊,境內有良田千里,自前朝起就是建康之南的一處糧倉。璧縣自古未有人屯兵在此,大軍進入之後才發現清嘉泊之北,山口險隘,易守難攻,竟是個屯兵的好去處。
越過山口,眾將駐馬回望時,都欣喜不已。「大人,此處乃天然的屯兵之地!」
趙執一路掛念李穠,濃煙蔽日的景象在腦海里揮之不去。李穠那封手書揣在懷中,好像在發熱,將他的肺腑灼燙。璧縣是李穠選的,李穠從未從軍打仗,可她竟有如此眼界奇才。
趙執也駐馬回頭,他靜靜地想了片刻。他是一軍統帥,可李穠一人便可當千軍萬馬。有妻如此,他若不能建起大業,令天下兵馬俯首,還四境河山安寧,如何配得上李穠?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大晛境內因兵燹而起的混亂接踵而來。大江之南的州縣,米糧短缺,貨價高漲,歹徒橫行鄉野搶掠,長官棄衙署而逃者眾多,殺人越貨者無人再管。
璧縣官衙也早已空無一人,長官及從屬不知去處。趙執接手官衙,令大軍駐紮清嘉泊畔,將中軍設在了縣衙內。
戰亂之時,物資匱乏,州縣之間富商巨賈有狡詐者卻常在此時囤積居奇,抬高貨價,引起慌亂哄搶。進入璧縣第二日,趙執在境內設市令,以掌物價,安民心。但眾人漸漸發現,這小小的璧縣,竟在大江南北的亂局中難得地維持了一隅安穩。
午後,有鶴鳴樓夥計來到縣衙求見趙執,奉李穠之命將冊籍和帳簿獻給趙執。那夥計其貌不揚,站在縣衙大堂中卻不卑不亢,待其餘將士退出後,才稟告趙執。鶴鳴樓已在璧縣建起貨倉,命名為「常寧」。掌柜娘子有令,待趙將軍率軍入璧縣後,常寧二倉並縣內所有夥計均歸趙將軍支配調用。夥計又從懷中掏出銅匙,托到掌心。「在下這就帶大帥前去常寧二倉查點。」
福祿常寧!直到此時,趙執才恍然明白過來,大軍壓境之際,李穠到底在璧縣籌謀了些什麼。璧縣被長官所棄卻能維持一隅安穩,全賴於李穠在背後以一己之力掌控市價,因鶴鳴樓進駐,其餘囤積居奇的商賈便不能久待,糧米價格只比戰亂前稍長。境內百姓捨不得田產,因此舉家搬遷者不多,直到如今,境內依然人煙稠密。
常寧二倉中所儲的米糧、鹽、布匹和建砦用的大木,是李穠數月以來奔波操持的成果,除了可以投向市鎮之外,還足以供給軍中半年之用。
他想起她在信中簡短說的話,「鶴鳴樓舉四境之力,站在守衛軍之後。即便丟了京城,仍可和拓跋一戰。我已記住與君的諾言,在城中一定盡力保全,就是遇險也必有妙計脫身,請勿掛念……」
李穠在璧縣的儲備之厚,無人可比。四境之內除了鶴鳴樓,沒有人能做到這些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