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般咸道的晚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鑑於此,她的中文發音練的比旁人要清脆和乾淨利落。

即便這樣,自我介紹後,還是會被再三確認,問清是哪個若栗,怎麼寫。小時候,沒少因為這兩個字,在港城和灣區,被同學嘲笑。

若栗這個名字是她的母親,蔡蕊荷為她取的。

周家真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家庭,多元樣本。

周德凱儀表堂堂,蔡蕊荷嫻雅文弱。

夫妻二人同框的話,明顯是周德凱更奪人眼球,氣勢更強。

實際上,值得一提的是蔡蕊荷這個海城女子。

蔡家祖上輝煌,至何等程度呢?

蔡父蔡母的家族中,都出過近代史上的人物,有文能武。

不說滿門,也可稱之為半門勛貴。蔡蕊荷的母親亦是舊海城閨秀,私塾閨育,再上兩代的叔父有人時任過校長。

長久以來,蔡蕊荷對自我的認知,以及外界對她的評價,是割裂的。

皆因四個字,家道中落。

她出生在海城的歷史保護洋樓中,可蔡家這代,在當時已呈敗勢。

接連三代子嗣的不成器,難掩下滑的境地。

留在海城的四大家族(海城俗稱,代指表親堂親),彼時都不過是仰人鼻息,混著一口飯吃,全不是讀書的料。

能力出眾的親眷早已出洋,異國他鄉從科從政從醫。

蔡蕊荷自小聰慧,處在這不上不下的境遇里,迴避不願提。

現時說的企業破產,和蔡家往昔顯赫家世的落魄對比,不值一提。

遇見周德凱時,他尚年輕,書生文人氣,一口港普在那個年代很有魅力。

他待她也好,願意陪她長長的步行,踩在浪漫落葉上。

細查避諱她的難言苦澀,那時從不讓她有絲毫的不痛快。

可家世單薄,他坦誠交底,周家在港城就是普通工薪家庭。

父母是不太情願的,帥不能當飯吃,高材生也不能拿來當票據用。

女兒氣質出眾,蔡家沒落家底也薄了,但靠著舊時在外的恩情,托人上嫁絕非難事。

可他經常來看她,等她,給她帶她愛吃的熱乎乎的糖炒栗子。

周德凱畢竟條件不算差,還是當時熱門地港城居民。這樁婚事思慮過後,也算拿得出手。

父母在女兒表態爭取後,還是同意了。

兩個人的婚宴就很折騰,擺了三個城市。海城、廣東、港城就這樣一路喜慶過去。

這路途安排,考慮到了交通車馬費用,還有簽證。

海城親戚雖然不成氣候,畢竟有職務在身,哪怕再低,也學到進退,這酒宴算的上賓主盡歡。

到了廣東,周家的親戚齊聚一堂,她覺出不對了。

周德凱有三個姑姐,他父親是那代的獨苗,又只有一個兒子。

三個姑姐都嫁在廣東或內陸,唯有周德凱的父親在港城安下了家,兒子又是彼時少見的高材生,英俊挺拔。

所有勉強夠得上親戚稱呼的旁人都來了,場面近乎凱旋歸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