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書後我成了女配之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現在的貧富差距很大,權貴世家生活奢靡無比,反觀普通百姓家庭,每年除去給朝廷的稅收,剩下的糧食和銀子只能緊巴巴的過日子。

真是印證了那句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人們填飽肚子都困難的時候,就不會想著送孩子去學習。

如果孩子都沒有學習機會,那就代表他們三代以內都很難改變這種貧困的現狀。

想要讓一個朝代徹底強起來,就要從娃娃開始抓起。

遊歷過幾次,知道了百姓的生活苦以後,弘璟回京就調整了稅收政策。

現在整個朝廷上下,稅收幾乎都靠百姓來撐著。

而那些達官紳士們,因為有種種特權,可以免了稅收。

可有錢的就是這一波人,還少了他們的稅收,可不就讓他們越養越富,而百姓越過越苦嗎?

下定決心要整改以後,弘璟立馬就搬出了一道聖旨。

開始下令平常百姓家稅收比往常減少三成。

而且晚年不用納稅的富貴人家,則開始按人頭稅和土地稅來繳納朝廷。

滿朝上下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都掌握在這幫人的手中,等這些人納了稅,國庫也豐盈了,就更有利於弘璟做接下來的事了。

自從大清建立以來,這些達官貴人們都沒受過這份屈辱。

弘璟這份聖旨一出,自然也是遭到了許多反抗。

但是對於這樣的事情,弘璟已經做了許多遍了。

根本不聽他們講屁話,軟的不吃就來硬的。

剛好此時他底下的兩個弟弟已經成年了,也到了能派上用場的時候。

弘璟分別給他們封了王,專門就來管稅收這一塊。

而兩個弟弟對他也是盡心盡力,在兄弟的齊心協力之下,稅收這一塊沒出兩年就已經全國統一了。

國庫豐盈了以後,弘璟首先想到的就是修路。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

修好了路,能讓人們來往密切,不管是運送貨物,還是單純遊山玩水,還是以後遇到外敵侵犯,都能以極快的速度到達。

隨著又一項政策的頒布下去,轉眼間弘璟就已經28了。

在古代,這個年歲已經是很老了。

前些年年秋月一直沒催促過兒子,可眼看著兒子一心撲在朝政上,根本不理後宮事,也讓年秋月有些急了。

每次弘璟來請安,年秋月和宋芝都會一唱一和的在他耳邊說道著。

後來弘璟想了想,若是他不娶妻不生子,恐怕額娘真的會一直念叨。

於是他同意了,只不過也有一個要求,不大肆選秀,先找個皇后即可。

此時的兒子鐵樹開了花,年秋月當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