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念香衾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陸廉跟張氏認過義女後,第二天下午便離開了,蕭珩走得更早,他一大早就跟蕭清、蕭錚一起離開了,三人都要回去上朝。

蕭琳成親在即,家裡還有一大堆事,崔氏和陳氏也不能久留,蕭琳倒是想留在別院再玩幾天,但奈何王修的祖母要過壽了,崔夫人要帶蕭琳去王家拜壽。

按理這是最好的社交場所,崔氏也把蕭玥也帶去,可蕭玥臉上還沒有好,她不願意出門,崔氏只能叮囑她在莊上好好養病後便離開了。別莊下人家丁甚多,大家把蕭玥獨自一人留在莊上也沒什麼不放心。

家裡人都知道小十這些天因婚事問題,心氣不順,也都很體諒她,也有心讓她在別院好好散心,等臉徹底好了以後再說,誰都以為她過幾天就會回來了。

即便有心讓蕭玥擺脫蕭家身份的蕭珩,都沒想到京郊會突然出現流民暴動!時下正是盛夏時節,既不是秋收過後收稅的時候,也不是初春青黃不接的時候,按理應該不會有大批量流民出現。

可誰能想到,前幾天的一場大暴雨,會讓成縣附近的河堤決堤,一下子周圍數千畝良田都淹沒了。而當地官員因擔心朝廷問責,竟然壓著這場水災不上報。

與此同時,成縣附近的富戶也大肆搜刮自家佃戶的糧食,高價賣出糧食,想要藉此侵占更多的良田。大量依靠農田為生的良民失去了自家賴以生存的田地,又不願意留在家裡活活餓死,只能往京城方向逃難。

成縣離京城約有五百多里,差不多走上大半個月就能到京城,所以成縣附近的百姓一旦逃荒都是去京城的。流民中有個讀過幾年書,心氣甚高的,想到家鄉慘狀,便想趕去京城敲登聞鼓。

登聞鼓一響,就連皇帝都會驚動,這樣成縣的慘狀就沒法瞞不下去了。可惜這些人只知道有登聞鼓,卻不知道大梁的登聞鼓已經快一百年沒有響起了。

守在登聞鼓的侍衛可不僅僅是守著登聞鼓,還是防備著有人敲響登聞鼓。畢竟一旦敲響了登聞鼓,是要先廷杖三十後再訴冤情的,沒有奇冤一般人是不可能來敲登聞鼓的。

而歷代登聞鼓一旦敲響,往往都是一場朝堂大震動,基本每次輕則摘走大批烏紗帽,重則有不少官員人頭落地,是故沒有一個官員想要聽到登聞鼓鼓聲。

所以一旦發現有人靠近登聞鼓,看守的侍衛就會將人趕走。那人試了好幾次,甚至還想在晚上宵禁時靠近,但除了險些被人抓去大牢外,他莫說敲鼓了,就是連鼓皮都沒摸到。

這些人能憋著一口氣,從家鄉逃難來京城,還試圖敲登聞鼓的,都不是尋常的愚民,心裡也有些盤算的。眼見求告無門,官官相護,這些人一發狠,乾脆造反了!

他們也知道在京城動亂是死路一條,故只是煽動流民在京城郊外暴動,而京城那些大官們的別院成為他們首當其衝的打劫對象。這些流民能逃過水災,熬過路上的意外來京城,基本都是青壯年。

而京城大戶在郊外的別院,平時沒主人時又能有多少家丁護衛?只能眼睜睜地被這些流民突破大門,將家中財物掠走。掠走財物都是運氣好的,還有不少人家出了人命,甚至連家中婢女都被流民搶走了。

而這些動亂都是在晚上發生的,等京城內接到消息時都快天亮了。蕭清接到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被他留下別院的女兒,他眼前一白、腿不由自主地一軟,整個人一下癱軟下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