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滸傳+金瓶梅同人] 西門大官人在北宋末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是一萬戶不是一萬人啊#

#一萬戶鹽民≈四萬鹽民#

一萬戶,滄州總人口也就三萬多戶啊*

#突然就懂得了,當初大官人不能將方圓五十里,都圈進鹽場的痛苦#

常峙節一時無措的當口,祝實念急中生智:

「杜知府您體恤鹽場不易,實在讓我等感佩在心!

只是鹽場如今還才剛開,我等打算是先招八千鹽民,您說劃撥一萬鹽民,卻是有些多了。」

常峙節話中是藏著心機的。

他將杜充說的劃撥一萬民戶為鹽戶,說成是一萬個鹽民,且又推辭說人數有些多了。

祝實念與常峙節對視一眼——

祝實念:『是否不太妥?八千戶也太多了。』

八千戶可是有約三萬二千人了!

常峙節:『我剛才話中已經表明——以為是一萬鹽民、而非一萬鹽戶,便是他以後發現不妥,也無顏追究。即使旁的來追究,我也可推說是想差了。』

玩忽職守的是杜充,錯不在他,還能拿他如何?

祝實念心想:等發現追究時,他們便推說不懂戶籍,再殷勤些奉承,認個錯將人還回去就是。

『入鹽籍者居無征徭,行無榷稅』,民戶轉變為鹽戶的主要差別,就在於賦稅和徭役上的差異。

可屆時鹽場開起來,鹽稅一上繳,滄州稅收必然劇增,誰還會注意到減少了幾千民戶的賦役呢?

杜充聽常峙節說本只打算招工八千,以為是鹽場養不起太多人。

便貼心地說:「也罷,便劃撥八千。」

祝實念:又非包吃包住養著鹽戶,養不起讓他們自尋生路便是。

常峙節:又不是讓鹽戶都住進鹽場,主要在于歸屬鹽場,召時有人。

常峙節和祝實念紛紛道謝,「杜知府真是解決我等一大難事!實在感激不盡!」

道過謝,兩人又說了一番奉承話,聽得杜充滿心舒暢:

不止西門大官人會說話處事,他手下的人也一樣能幹。

於是,心情舒暢的杜充,想到二人帶來的厚禮,又主動為他們分憂解難起來:

「你們鹽場的石炭來源,可談好不曾?」

……

祝實念和常峙節聞言,紛紛一愣。

旋即明白過來。

大官人吩咐過,不要四處宣揚鹽場的製鹽法,不同於以往的『煎鹽法』。

剛才他們在和杜充交談時,一直都是含混帶過製鹽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