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雖然不成器,可於孝心一道卻是無人能敵,便是腦子不好使,也知道子不言父過,何況一國之君?
一國之君,不要面的麼?便是治下有失察或冤假錯案,那又怎樣?判都判了,流都流了,難道要君王自打臉頰,在天下人面前承認自己昏聵,有被人當傻子一樣的糊弄到?
錯了也是對,君要臣死臣必死,君說對錯是對錯,對了也是錯,君無戲言!
所以,換了就換了,有什麼要緊?況若沒此機遇,他能成王?恐怕連侯府的爵位都摸不著,有如今身份地位,得虧了當初動手腳的老大人們,所以,他該感謝十幾年前的那場暗流涌動,若良心未泯,就很該雙手奉上北境兵權,報答朝廷對他的恩同再造。
……
……
這看似為陛下的開脫之詞,實則是遮掩了眾知情人的欺君之罪,一場弄不好就將動盪其尊位的危機,竟在他急欲打壓五皇子的前提下,錯有錯著的撫順了眾朝工的心,令他們覺得,或可再容他逍遙一段日子。
便是以厚顏無恥著稱的聞關二位閣老,也被太子這番驚天思維給震驚到了,沒有人會料到太子竟然能這樣為換子風波釋義,一場朝野百姓等著看後續的驚天醜聞,竟然就這樣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結了尾。
太子一錘定音,以君父錯漏,子不可揭為由,摁下了鼎沸人言,再不許任何人提及,大有將錯就錯的意思,反正兩個掉錯包的孩子前途都很好,一個考中了狀元,一個獲封了王爵,若要硬踩著君父的顏面換回來,那就換人不換銜,也算是他身為人子,為君父扯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了。
換人不換銜?
別說朝臣沒懂其義,連凌湙都咀嚼著這話品不出個所以然。
太子這腦迴路絕了啊!
古人最重宗族血脈,認祖歸宗謂之根本,寧侯府老侯爺尚在,他若要招子歸寧,世人以孝道壓迫,子不言父過,那這新封的荒原王當如何選擇?回是不回?認是不認?
若回,那這王爵可是不能給他帶回侯府的,大徵開國皇帝和先寧柱國公可是有協詔在前的,寧氏子孫永不封王,所以凌湙若要認祖歸宗,就得先主動將王爵請削掉。
當然,為顯朝廷厚道,太子還給他們留了一條備選之路,就是銜不動人動。
兩個錯換了人生的孩子,都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身的優秀,如此他也不忍換回身份後的他們,淪為無官無爵的普通子民,不若真正的凌氏子,也就是現今占著寧譽身份的狀元郎,去到北境做王,而真正的寧氏子,也就是現今的荒原王,回到京畿來做狀元郎。
都是大才之人,頂什麼官銜也都是在為朝廷盡忠辦差,如此,便也不羈誰坐了什麼位了。
……
人才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