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5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西門商鋪,衣食住行已漸成規模,但就跟後世的商超一樣,這裡的消費與真正的底層有壁,後遷入的百姓,盡乎身無分文,且因為先期規劃, 街道兩邊禁了攤販亂竄,想要在這裡做生意, 盤個店鋪是剛需,而衣著簡陋的外來者, 卑於己身,並不敢上這條街上來張望, 如此,這條街上的早晨,煙火寥寥, 主打人潮都在午後傍晚時分。

與之相對的, 是東門夜市, 流動攤販在此嘗到了生機, 並不肯白白浪費了白日的光景,卯時的早食攤前,三五個銅板就能填飽肚子, 各類吃食零散著賣,很得剛入城沒什麼積蓄的外來戶歡迎,於是漸漸的,這裡煙火日盛,成了城內散工潮首奔之地。

豆渣餅與炸油豆條,成了最受歡迎的小食,是首入城的外來戶們,吸取油水的第一道美食,也是散學的童子最喜光臨的小攤,會做生意的小攤販,專為掙著這些孩童的錢,會將餅切成小份,豆條剪成小段,一兩文錢就能香個嘴,嘰嘰喳喳的為自個的攤子賺點人氣。

市井煙火在城內日漸濃郁,且未因北境的局勢消減。

大戰的影響在城內百姓身上,從一開始的惴惴不安,到後頭的淡定閒適,隔三差五的來一波送菜的敵騎,輪換著抽籤去收屍的小隊,已經成了百姓口中茶餘飯後的談資,又有盈芳戲班裡傳出來的軍歌嘹亮,哪怕被關在城內不得出,也未生出憋悶焦躁感。

工還是照做,錢也未短缺,最重要的是,飯食水平不降反升,城主大人不小氣,每有戰役,後勤清點,那些在戰鬥中死傷的馬兒,會被擺進各門臨時支起的肉案上,大家排著隊的拿上一百個錢,回頭全家老小就能吃上一頓葷食。

換做從前,誰能想到有一日,他們會捨得拿出百餘個大子買肉吃?那是做夢都流口水的程度,可在邊城,在如今的邊城內,百餘個大錢攢幾日就能得,若有幸抽中籤,十頓肉都吃得起。

房子是城主蓋的,各家憑戶籍人口按需分配,他們除了出點子勞力,竟一文錢未出的就得了一個家,外來人口若願遷藉,也照此例享邊城福利,若只打短工掙錢,也有宿舍供應,不會有流落街頭的事情發生,除了城內的地不歸他們所有,城外的荒地隨他們開,誰開誰得。

在這裡生活,無需為生計發愁,鐘樓布告上每日都有招工告示,只要不惜力,一口飽飯總是有的。

你不會在邊城看到無家可歸的乞丐,或無人養育的流浪兒,因為城主自掏腰包,為孤老棄兒建了慈善堂,而想不勞而獲的憊懶漢,一經發現,則直接被送進岩石山採石,直到誠心悔過,肯自力根生為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