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驚鴻樓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以前他們的詩,他們的文章,都要口口相傳,等到能夠印刷成冊時,往往已是一把年紀。

而這晚報上的詩文,只看詩中意境就能知道,這就是初出茅廬的少年人。

一位老者嘆了口氣:「昨天聽到家中孫兒說起這個人,我那孫兒竟然會背他的詩!」

是啊,千里之外的人,千里之外的詩,能讓人記住,那就是成名了。

這年頭成名這麼容易了嗎?

臘月初一,金陵百姓都在談論一件事,初八那日,皇帝要到開元寺親自主持施粥。

每年的臘月初八,開元寺都會施粥,天還沒亮,開元寺外便人山人海,無論是大戶人家,還是普通百姓,都想得一碗開元寺的臘八粥,祛病去邪,全家安康。

而今年,皇帝要親臨開元寺祭天地,並且主持施粥,這可是多少年來從沒有過的事。

百姓們的反饋很快便報到了皇帝這裡,皇帝有些得意。

何苒做夢也不會想到,她費盡心思把晨報和晚報賣到金陵,反而讓朕得到了啟發。

最近一期的晚報上,有兩篇文章都是有關臘八粥的,除了臘八粥,還有世家大族秦家的一位子弟寫的食經,秦家的臘八菜。

新帝心中不屑,這個秦家可是出過首輔的,現在的子孫卻把時間和心思花在這些沒用的事情上面,真是可笑。

何苒,誤人子弟!

不過,這什麼臘八粥和臘八菜,倒是給皇帝有了靈感。

總要有一件與民同樂的事,能讓百姓們不但能感受到皇恩浩蕩,還能感受到朕是一位愛民如子的明君。

沒有什麼比施粥更直觀也更省錢的了。

皇帝抄了錢家,七十萬兩銀子進帳,可是這比起在何苒那裡損失的二百多萬兩,這七十萬兩就什麼都不是了。

且,七十萬兩銀子沒能進皇帝的私庫,而是直接進了國庫。

而被何苒拿走的二百多萬兩,卻是皇帝的私房錢。

皇帝現在聽人提錢就生氣,可是臨近年關,要用到錢的地方便特別多,因此皇帝最近天天生氣。

但是施粥不用錢,因為花的是開元寺的香火錢,皇帝主持施粥,也只是擺擺樣子,無論他去不去,開元寺每到這天都會施粥。

聽說民眾們得知皇帝要去施粥,都很激動,皇帝很高興,這麼多天,終於有了一件令朕愉悅的事了。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臘月初五。

那一天,晨報和晚報再一次呈到皇帝面前。

皇帝看一眼上面的日期,都是五天前的。

雖然是自己看不起的死敵,可是皇帝還是有些佩服何苒。

只用五天時間,便能把京城的報紙送到金陵,可謂神速。

何苒:多謝反饋,的確太慢了,我正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皇帝拿起晨報看了起來,何苒終歸還是見識太短淺了。

這晨報上有各種法令法規,甚至還怕人看不懂,還要詳細解讀。還有各地衙門上報的各種數據,讓人一目了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