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9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8章 开始部署

对于张嫣所提出的土地统计提议, 苏韵觉得可行。

该计划是利用当前筹集震灾款项的时机,以官绅一体纳税为幌子,推动田地统计, 利用信息差诱使大地主瞒报土地数量,进而再以当下所报数额为标准, 重新丈量,对于多出来的土地进行收缴, 再均分给普通百姓, 之后再谋求官绅一体纳税。

第二天苏韵又找了张嫣进行讨论,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向如今的沥州刺史李泰提出建议,希望能从整个州的层面来执行这个任务。

李泰很快就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土地统计工作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该项任务由各县的户房主导, 各村里正和乡老协助, 统计结果和每户户主进行确认并签字上缴各县, 再提交到郡到州。

按照以往惯例一般统计土地之后, 往往伴随着就是征税或增税。

一时间百姓惶惶不安,尤其是各郡县的乡绅地主大户, 眼下上面只说要统计土地,但也没有说到底要怎么征税。

是只征赈灾款吗,还是直接今后就直接官绅一体纳税了, 没有人知道。

倒是有小道消息传来, 说为了完成皇帝下发的筹集赈灾款任务,衙门准备按照统计上来的土地数量进行分类,分成五档, 户拥有土地亩数五万亩以上的, 按照每亩征收六成的粮食进行纳税;一万亩到五万亩之间的, 按五成收;一千亩至一万亩,按四成收;一百亩至一千亩,按三成收……十亩以下,不收赈灾款。

不排除后期会按照这个数据进行征税,官绅一体纳粮!

这个消息被传得有板有眼,一时间在整个沥州激起了千层浪。

涉及切身利益,拥有大批量土地的官绅地主们一时间急得团团转,忙着向上打探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可新晋的刺史李泰,还有同样被安压了筹集赈灾款任务的新会郡郡守秋植,以及负责相关人物的官员班子皆是三缄其口,不透露一丝风声。

但越是这样,这消息就越显得可信。

反倒是拥有十亩以下和无田无地的小老百姓就没那么焦虑了,毕竟就算这个消息是真的,也轮不到向他们这些人筹集赈灾款。

往日被压在底层怨气,这时候也扬眉吐气起来,更是把这个消息给添油加醋地到处散布。

士绅大骂新刺史和新会郡的新郡守,老百姓却不服了,争辩道:“皇帝让两位大人筹集赈灾款,李刺史和秋郡守也是奉命行事,你凭什么骂他们,他们也是不得已。”

“两位大人现在就是两头受气的媳妇,上边逼得紧,你们这些下面的人又不配合,你让他们怎么做。”

“两位可都是好官啊,知道咱们小老百姓不容易,往年征税都征咱们的,这次知道咱们没米下锅了,也该削一削那些不事生产的大户人家了。”

“谁敢骂李大人和秋大人,我第一个不服!”

小老百姓虽然惹不起士绅,可奈何人口基数大,这些话传得远也传得广,士绅就算能力再大,可人数毕竟是少数,舆论这一块就搞不过这群自发的自来水。

就算他们想找人煽动,可无奈秋梦期这边在这方面更胜一筹。

整个沥州的土地统计工作就这么开始了。

不配合也不行,谁叫是皇帝派下来的任务呢。

于是这些人开始挖空心思想找对策,果真还真的给他们找到了漏洞,虽说土地统计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始,可统计人员也还是由村里的里正和乡老负责,并不严格,也没有派人下来重新丈量,只是把数报上去,户主签了字就完事了。

地主们乐得找不着北,稍微买通这些胥吏办事人员就把虚假的数据给报了上去,有的甚至隐瞒了一半以上的数目。

这些办事人员一时间也赚得盆满钵满,笑得合不拢嘴。

秋梦期这边,根据“吏员五日一休沐”,五天在封乐办公,五天就去新会做事,新会那边有都官从事和簿曹从事在,又把新会一些冒尖的胥吏调到新会,填充李泰带走那些人后留下的空缺。

新会的底子好,日常政务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秋梦期把王三安排到新会担任兵曹从事,并让他给每个县分配两百名民壮,协助当地衙门维护治安稳定工作,而这些人统一听从王三安排,不受各县指挥。

这个安排主要是基于当下社会情况特别的部署。

如今社会动荡不安,会滋生各类犯罪活动,盗匪趁机作乱,欺压良民百姓,但有的县份人手力量不够,有些县衙门里的官吏甚至会和这些人沆瀣一气,威胁到整个地区的稳定,有了这群人下去镇守巡逻,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百姓觉得安全了,才会安心生产过日子。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