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季皓川是早就知道的,但他真的没有想过贫民窟会“贫”成这样。
入眼两旁密密麻麻全是住房,楼层高矮不一,有独幢独院,但更多的还是单元,挨得极近,家家带天台,破破烂烂的,掉漆缺瓦是常态,跟他们待的酒店就是两个世界。
别说电子设备,就是基础设施都没见着一星半点。
明明他们才是这里的“上位者”,楼上那些人居高临下凝望过来的眼神却让他有点不寒而栗。
季皓川一想到自己会在这样的地方住就头皮发麻,他跟里奥不一样,他是彻头彻尾的城里娃。
剧本里,肖晓天从出生就没见过他爸,妈妈一个人在贫民窟里把他拉扯到十岁病逝,然后被恶毒的姨妈领回家做苦力。
季皓川完全想象不出那么小的孩子,自己一个人在这种地方是怎么长大的。
很多故事不仅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还为了凸显一种阶层现状,比如韩国的《寄生虫》,为了展示一种特别的地域人情和社会风气,比如美国的《西部世界》。
《逻辑美学》从最开始第一部,就是在国外拍的,不是中国没有合适的雪山,更不是中国没有故事土壤,单纯因为过不了审而已。
社会贫富分化、教育问题等等,通通是上面的潜规则雷区,就连架到国外也是按照打擦边球的标准来的。得亏当时还是十年前,他们第一部又没有如此赤裸地涉及贫民窟,主人公足够正直励志、出淤泥而不染,不然也是根本不可能放他们过的。
“这次小圣山主要用绿幕后期合成,得辛苦张老师上去取景,毕竟咱们也不可能真把这么多人都塞上去,这边好上山的路基本都在背风坡,太容易雪崩了。我最开始不了解的时候首先提的还是大圣山,想着是处女峰,没人上去过,要是能拍出来肯定特别不一样,结果钟老师转头就给我否了,说没必要冒这个险,我们不缺这点噱头。”
现在跟张行止聊这些的,是他们组的摄影导演,刘光辉。
“光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摄影,因为所有学摄影的人,入门听到的第一句,一定是: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
一部电影拍多久,导演跟摄影就得拉扯多久,特别丁润年自己也是摄影出身,所以他跟刘光辉认识了多少年,基本两人就相爱相杀了多少年。
丁润年刚开始不服气,但后来还是不得不承认,他当初转行干导演是对的,人家刘光辉确实天生就是做这块的料,比他合适。
上次第一部的主基调听了他的,这次第二部就直接交给刘光辉了。
刘光辉跟张行止,一个是摄影导演,一个是摄像指导——很多人都分不清“摄影”和“摄像”的区别。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